省招办提醒考生及家长:谨防高考诈骗

随着参加高考的考生数量持续增长,群众对高考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正因为如此,各种利用高考进行诈骗的不法行为也越来越多,而且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行骗者花样不断翻新。为此,陕西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郑重提醒我省即将参加高考的30余万考生及其家长们:提高警惕,谨防高考诈骗行为!
高考诈骗活动一般主要集中在两个阶段,一是全国统考前夕,不法分子自称可以 提供试题及答案和传递答案的手段等;二是在录取前夕和录取过程中,自称有“熟人” 关系,花钱可以让你上好大学、好专业,不够分可以让你上大学等等。 高考前自称可以提供试题及答案等诈骗行为,近年来已经屡见不鲜了。有通过所 谓“熟人”关系神神秘秘地放出“诱饵”的,有通过手机短信方式“单线联系”的,有通过 网络聊天形式“钓鱼上钩”的,行骗花样不一而足,最终落实到一点,“要钱!”――你拿 钱来,我可以给你提供一切!最近,教育部披露全国开展的专项打击教育考试诈骗行 动,共侦破案件26起,抓获涉案人员43人。比较典型的如“环球枪手集团”特大诈骗 案,以代考、提供试题和答案、提供作弊工具等为幌子诈骗钱财,历时三年,在网上 发布虚假信息140多万条,受骗人员达800余人,涉及全国19个省、200多个城市,共诈 170余万元。南京“小龙女考中答案”案,诈骗犯王某以南京市外资企业职工的假身 份,申请参加2005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企图获取考研试题。在网上联系了陆某等40 考生,承诺以每门课程2000元的价格提供答案,王某共收入非法所得2万余元。安某通 过网上发布提供研究生招生、MBA等考试试题的虚假帖子,共诈骗8300元。王某、黄某 122日举行的全国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前,通过网站或论坛,发布消息,许诺以 2000元的价格提供英语考试答案,并在网上推销作弊用的无线耳机。王、黄两人共非法获利7100余元。这些典型案件显示出国家大型考试前的诈骗活动是多么触目惊心。 同时,这些案件的侦破,也显示出国家打击此类诈骗活动的执法力度。其实,稍有法 制观念的公民都应该想到,作为国家“绝密级”材料的全国统考试题,真的如此就能轻 易获得,那国家的安全、公民的人身安全还有保障吗?为此,我们奉劝抱有“侥幸”心理、试图通过购买所谓试题和答案,或购买作弊工具,以通过国家统一考试的考生们,老实诚实地复习应考,不要再成为骗子们的诈骗目标了。同时警告那些还在试图 通过考试诈骗的不法分子,早日悬崖勒马。
与考试前的诈骗活动相比,录取前和录取过程中的诈骗更是花样百出,诈骗分子 也更容易得手。这时受骗上当的多是考试分数不上线而想上学,或上线了但分数不 高、但又想上好学校、好专业的人。近年来这方面的案例很多。如2002年黑龙江某公 司利用考生对成人高考、自考、网络教育等高教形式概念模糊的特点,对高考落榜生 许诺,“只要交我们公司2.16万元,就包你上某某大学的热门专业,高考落榜甚至分数 低于300分也没关系,照样可以上大学”。北京市曾破获多起以帮助考生在北京上重点 大学为名的诈骗活动,2002年高考前夕,犯罪嫌疑人王某某冒充清华大学教授,以帮 助外地考生到北京上大学为名,诈骗9名考生家长11万元;20027月底,犯罪嫌疑人 王某等3人,以为宗某的儿子办理在北京上大学为名,骗取其人民币6万元。海南文昌 市发生过一无业青年男子谎称是高考招生工作人员,向考生家长索要5万元,并威胁如 果不给,该考生的录取资格将被取消。河南毛某的儿子报考了天津某高校,录取期间,有熟人给他打电话,说他的孩子分数偏低,要他拿3万元,不然学校不予录取,他 只好将钱送了过去,孩子上学报到时才发现,凭分数完全可以被正常录取,毛某白白 扔掉3万元。2003年,一个号称某大学刘教授的招生骗子在河南行骗,说他手里掌握6 个大学的扩招计划,够重点线而落榜的考生,交两万元钱就可以“点招”。同年,湖南 一些考生家长接到一封电子邮件,一骗子自称有高校的艺术和体育特长生指标,不用 高考,每生交7万元左右就可以上二本以上高校。2004高考录取前,江西周女士接到陌 生人打来电话,称可以帮她的孩子上想要上的大学,不同的大学收费各不相同。周女 士表示自己的儿子成绩不错,考上一般大学没问题。对方又说,可以让她儿子到北大、清华这样的全国重点学校,费用大约在15--20万元之间。2004年河南一名女骗 子正在收取考生家长的交易定金时,被郑州公安人员当场抓获;天津一中介机构设置骗局,称“只要花五、六万元,不管考得怎么样都能上大学”,被当地工商管理和公安执法人员查处;陕西省招办曾在录取现场抓获一名长期从事招生诈骗的嫌疑人。总之,录取之前及录取过程中,是利用招生进行诈骗的犯罪活动高发期,广大考生及家 长尤其应当提高警惕。
近年来,教育部和各省(市、区)招办为了加强考试和录取管理,提高普通高校 招生的公平公正性,一直致力于不断提高招生考试及录取的管理水平,严格考试和录 取工作纪律。去年国务院组织进行的教育统一考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目标更是直指 危害考试和录取公平公正的各种不法活动。陕西省从2003年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普通高 校招生“阳光工程”,有力地打击了招生诈骗和“黑中介”活动。
今年,教育部要求全国 各省(市、区)高考实施“阳光工程”,招生录取的信息将高度公开透明。希望“阳光工 程”的阳光能照得各种骗子现出原形。同时也希望广大考生在正确估计自身实力和掌握相关高考信息的情况下,选择好适合自己报考的高校和专业,认真慎重地填写好自己的报考志愿,千万不要被那些所谓的“热心人”牵着鼻子走,以免赔了钱财,又耽误了个人前程。省招办再次强调:在目前高度透明的录取机制下,只要分数够线,志愿填报也合理,不用找任何人、任何关系,肯定能够录取。反之,如果分数不够线或志愿填报不合理,找到任何人也没有用。

微信 微信
微博 微博 数字报 数字报